MeTooinChinaArchives
  • 中国米兔志
  • 封面
  • 作者
  • 前言
  • 导言
  • 卷一:中国米兔从高校开始
    • (一)北航陈小武事件(2018.1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1.1 罗茜茜实名举报陈小武性骚扰
        • 2018.1.1 陈小武回应: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
        • 2018.1.1 北航第一次通报
        • 2018.1.2 罗茜茜回应陈小武:你敢说没持续性骚扰女学生?没乱纪?
        • 2018.1.2 罗茜茜律师公布三秒录音,匿名举报人小 D 接受专访
        • 2018.1.9 北航已与 4 名性骚扰举报者联系
        • 2018.1.11 北航第二次通报
        • 2018.1.14 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“长江学者”称号,停发并追回已发奖金
      • 文章报道
        • 2018.1.3《北航教“兽”性侵:这场中国版#Me too,我们能做什么?》
        • 2018.1.6《人民日报评论|北航性骚扰门:勇敢是你最好看的姿态》
        • 2018.1.12《受害者如何推动一场中国版#MeToo》
        • 2018.1.15《北航性骚扰举报者:每说起一次,我曾经受到的伤害就减轻一点》
        • 2018.1.16《扳倒北航“长江学者”陈小武的女性们》
    • (二)对外经贸大学薛原事件 (2018.1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1.11 知乎上的举报信
        • 2018.1.12 对外经贸大学回应:学校已成立工作组调查
    • (三)北大谢灿事件(2018.2-2018.11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2.5 记者赵嗷嗷发文指控北大教授性骚扰
        • 2018.7.26 赵嗷嗷旧文重发,指出性骚扰北大教授为谢灿,声援 Metoo
        • 2018.8.7 赵嗷嗷公布更多谢灿性骚扰的证据
        • 2018.8.7 谢灿回应称无性骚扰
        • 2018.9.2 赵嗷嗷与北大面谈
        • 2018.11.2 赵嗷嗷发文被删除,平台账号被封禁
    • (四)UIUC 教授徐钢事件(2018.3-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3.10-2018.3.12 王敖的举报
        • 2018.3.13 王敖呼吁知情者提供信息
        • 2018.3.15 深圳艺术双年展解聘徐钢
        • 2018.3.16 徐钢的声明
        • 2018.3.16 王敖回应徐钢,继续揭露
        • 2018.3.19 UIUC 校方称,徐钢教授被指控性侵而辞职
        • 2018.3.21 徐钢的律师函
        • 2018.3.22 徐钢接受艺术新闻采访,回应性骚扰指控
        • 2018.3.24 王敖:关于徐钢事件的统一说明
        • 2018.9.8 王敖实名揭发前 UIUC 徐钢教授性侵学生进展通报
        • 2019.6.17 徐钢律师未按中国法律提交证据,王敖方律师万淼焱退庭抗议
    • (五)同济大学徐蜀辰事件 (2018.3-2018.4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3.27 徐蜀辰被举报性骚扰
        • 2018.4.3 建院部分学生与教授自发组织“白手套”声援当事人
        • 2081.4.4 公开信《致每一个关心徐蜀辰涉嫌性骚扰同济女研究生事件的我们》
        • 2018.4.24《41 天,我们尚未收到同济校长信箱的回复|(同济大学性骚扰防治规范建议稿)》
    • (六)武汉理工王攀事件 (2018.3-2019.6)
      • 事件梳理
        • 2018.3.29-30 陶崇园姐姐微博举报
        • 2018.3.31 网上流传署名为王攀《陶崇园与我》的声明
        • 2018.4.4 武汉理工关于陶崇园坠楼会议录音曝光
        • 2018.4.4 武汉理工校友周蔚发起《480 名校友关于武汉理工陶崇园事件的公开信》
        • 2018.4.5 陶崇园姐姐发声明向王攀和武汉理工致歉
        • 2018.4.7 陶崇园姐姐解释迫于压力向校方致歉
        • 2018.4.8 武汉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
        • 2018.4.9《256 名武汉理工大学老师校友致教育部和国家监察委的公开信》
        • 2018.4.16 对武汉理工大学教师王攀进行行政处罚申请书(教育部已签收)
        • 2018.4.18 陶崇园家属诉王攀已立案
        • 2018.4.19 4 月 19 日校方内部情况通报录音整理 批注版
        • 2018.5.24 陶崇园案律师收到举证通知书
        • 2018.6.5 举证进展
        • 2018.8.3 三天庭审会议结束
        • 2019.3.25 王攀认错道歉
      • 文章报道
        • 2018.4.4 《“陶博士”的最后人生》
        • 2018.4.8 《陶崇园遗体昨日火化,武汉理工停止王攀研究生招生资格》
        • 2018.4.12 《武汉研究生坠楼事件:他曾反抗过》
        • 2018.4.12 《对抗遗忘:那些为坠亡者陶崇园发声的年轻人》
        • 2019.3.26 《陶崇园:被遮蔽与被损害的》
        • 2019.3.30 《陶崇园姐姐:只能这样算了啊,能怎么办,希望我们可以开始新生活》
        • 2019.4.3 《“我是陶崇园的姐姐,我终于为弟弟要到了那句道歉”》
        • 2019.5.15 《导师王攀|陶崇园,我的特例》
        • 2018.5.15 《“陶崇园事件”王攀律师:被起诉后,王攀的这一年》
        • 2019.6.21 《导师王攀:我的道德情操超越时代 50 年 | 谷雨》
    • (七)北大、南大沈阳事件(2018.4)
      • 举报事件梳理
      • 北大、南大学子的行动
      • 声援岳昕
      • 文章报道
  • 卷二:中国米兔在各界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卷一:中国米兔从高校开始
  2. (一)北航陈小武事件(2018.1)
  3. 文章报道

2018.1.6《人民日报评论|北航性骚扰门:勇敢是你最好看的姿态》

Previous2018.1.3《北航教“兽”性侵:这场中国版#Me too,我们能做什么?》Next2018.1.12《受害者如何推动一场中国版#MeToo》

Last updated 5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作者:程晨

来源:人民日报评论

原文链接:

新年第一天,一名女博士在微博实名举报北航教授性骚扰,北航随后成立工作组,开展调查,并已暂停该教授的工作。

这件事儿,不禁让人想起数月前,大洋彼岸的反性骚扰行动如火如荼:好莱坞电影大亨哈维·韦恩斯坦身陷性骚扰丑闻,被美国制片人工会开除;奥斯卡影帝凯文·史派西被曝性骚扰丑闻,无缘《纸牌屋》第六季……刚刚过去的 2017 年,美国《时代》周刊把揭露各行各业性骚扰和性侵事件的“打破沉默者”评为年度人物。

实际上,在公共场所、职场与学校许多被忽视的角落,性骚扰并不罕见。一家著名招聘网站做的职场性骚扰调查显示,40%女性遭到过办公室性骚扰。全国妇联一项针对 15 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,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大学生达 57%。面对性骚扰,勇敢发声者也不少。比如,演员马丽在深圳一家超市遇到“咸猪手”后选择报警,她在微博表示:“大部分女性都选择沉默,但是我不想沉默”;当红歌手“霉霉”泰勒·斯威夫特状告 DJ 大卫·穆勒性骚扰并胜诉……以语言、文字、图像、电子信息、肢体行为等任何形式对女性实施性骚扰都既为法律所不容、也突破道德的底线。我们欣赏这几位女性的勇敢,不过一个问题也让人深思:为什么许多受害者会选择沉默?究其原因,性骚扰往往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、权力不对等的个体之间。环境相对封闭,意味着性骚扰认定难、取证难、举证难;权力不对等,意味着性骚扰实施者拥有肆无忌惮的资本,往往可以用工作业绩、升职机会、学业发展相要挟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有的单位和学校为了面子甚至会选择息事宁人,采用“加薪”“保研”等错误方式,表面上安抚了受害者,实则纵容了骚扰者。因而,受害者往往忌惮维权的代价,又有谈及性话题的耻感压力,不得不选择噤声。这些都让职场和学校成为了性骚扰的重灾区。

正是这样的艰难,让站出来的勇气显得尤为可贵。那么,为这样的勇气叫好的同时,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?首先,我们应该支持和帮助勇于发声的人,至少不让“说出来”带来二次伤害:尊重受害者的感受,不认为他们“大惊小怪”或“小题大做”;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将侵害的发生归咎于受害者。

尤其需要明确的是,受害者之所以受到侵害,不是因为他们长得美,或穿得少,也不是因为他们与侵害者独处一室,或者在学业、工作上有求于人。任何试图从受害者身上找原因的行为都是二次伤害,也是对侵害者的纵容。

其次,制度方面要发力。宏观层面,国家应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立法,让性骚扰受害者维权更有依据。微观层面,用人单位、学校等也应当探索并建立一定的防范和申诉机制。否则,员工、学生遭遇性骚扰申诉无门,剩下的选择要么“忍”,要么“滚”。

最后,扭转社会观念才能根除性骚扰存在的土壤。很大程度上,性骚扰是物化女性、不尊重女性的社会观念的结果。这些观念长期存在,既顽固又广泛。比如,奥迪车广告把女性比作二手车;民生银行性骚扰事件中,当事人王女士勇敢站出来之后,网上竟有人指责她“这种事情拿出来说,不要脸”“姑娘情商低、太高调,以后哪个领导还敢用她”。可见,扭转观念还要走很长的路,个人、机构、国家的全方位发力,也就显得更加紧迫。

也许你不是性骚扰受害者,但如果任由性骚扰泛滥,谁又能独善其身呢?你的姐妹、女儿,甚至兄弟、儿子,谁能保证他们不成为受害者呢?毕竟,有调查表明,10%的职场男性也遭遇过性骚扰;毕竟,连保镖随身的“霉霉”都没躲过咸猪手。为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,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做点什么,勇敢才是你最好看的姿态!女性是这样,男性也一样。

这正是:美好世界,不忍苟且。好了,大家晚安!
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192989026091944